5月13日,记者在佳县螅镇的一座山头上看到,工作人员正在操控无人机将一捆黄刺玫苗缓缓吊起,随即迅速攀升向着数百米外山崖下方的栽植区飞去,整个运输过程仅需3分钟左右。
据了解,今年佳县计划在全域栽植油松、侧柏、黄刺玫等各类苗木200余万株。春季绿化造林行动开展以来,该县共投入12台无人机开展陡坡、陡崖区域的苗木运输工作,有效解决了苗木运输慢、运输难的问题。
“此前的苗木运输,大多是靠人手提肩扛,一个10至20人的造林班,每次运输基本需要半个多小时的时间,苗木的成活率约为50%至60%。现在同样的工作量,无人机几分钟就可以完成,且苗木成活率普遍超过85%。”据佳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任飞林介绍,无人机不仅提升了苗木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,还可有效减少运输过程中对苗木根系的损伤,从而实现苗木成活率的大幅提高。
近年来,榆林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以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为牵引,大力推进沿黄土石山区绿化工程,科学规划、统筹推进水土保持林、水源涵养林、特色经济林等建设,进一步筑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屏障。
“我们将始终秉持‘坚定不移当好黄河卫士,坚定不移建设美丽榆林’的初心,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,持续探索科技助力绿化造林的新路径,推动更多新技术、新手段广泛应用于全市林草工作中,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,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。”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张培谦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