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 议:
1.对蓄水形成的湖面接近河床两侧设立隔离网状护栏,对两侧的淤泥突显区域的杂草进行机械清理,确保游客和市民只见江水不见泥,在缓水区域保持清澈江面干净边缘。
2.提升视觉形象,将汉江北边以安澜楼为中心,依次向东西城阁、亲水广场、安康大剧院,汉江南面以水西门为中心依次向西河堤公园、龙舟文化园和水西门,向东依次河堤公园、东坝河堤作为提升亮化美化安康城市汉江流域重点区域。
3.注重增加文化内涵,鼓励、支持民间社团或者文化单位组织汉掉二黄传唱,在现有汉调二黄广场定期搞文化活动,提升大众参与度。
4.在龙舟文化园增设地方特色美食摊点,在环保旅游的基础上下大力气综合改造提升,确保游客能够吸得来、住得下、吃得惯、玩的好,吸引更多人来安康旅游投资。
您提出的《关于加大安康城区汉江两岸绿化美化提升文明城市形象的建议》收悉。现答复如下:
随着旬阳电站蓄水成功,“安康湖”逐步形成,我市将依托安康汉江流域历史文化资源,通过以“水上行浸式河流演艺+数字城市画境长卷”的体验形式,初步策划以西城阁为起点,打造光影登船码头,串联安澜楼、龙舟文化园、安康博物馆、汉江大剧院、移民博物馆、汉江一桥等核心地标,以古文化传承、汉江神话传说、民俗艺术展示、现代文化演艺等为内容,实施体验时长 40 分钟、全线12 公里的水上夜游,形成船上、岸上、水上三位一体互动的城市光影画卷。
同时,我局强调安康中心城市“一江两岸”处在安康发展全域旅游的核心位置,是辐射带动全市生态旅游的龙头,利用好安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,打造出“一湖两岸”独具特色的景观环境。亮化工程要“以文化为基、以科技赋能”,将城市的自然特色与景观环境高度融合,体现出丰富多彩、层次清晰、特色鲜明的景观形象,让安康城市更具现代感和吸引力;公园绿地要按照“四季常绿、三季有花”的基本要求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导向,精细化实施绿化养护,努力打造城市与山水和谐交融的生态气质,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参与进来,真正实现共建共管共享,让美好环境建设成果惠及安康人民。
目前,我局正在实施受旬阳电站蓄水影响的市政设施迁改工作,旬阳水电站蓄水后对中心城区的影响长度约为6.5公里,涉及污水提升泵站、排水管涵、公园绿化3类设施,正分类分期进行迁改。随着安康环形旅游航线开通,一江两岸安全隔离护栏将逐步安装,为市民及游客畅游汉江保驾护航。
最后感谢您对城建工作的关心和理解,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您多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。
尊敬的成明代表:
您在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建议“关于加大安康城区汉江两岸绿化美化提升文明城市形象的建议”收悉,现答复如下:
近年来,为丰富中心城区及一江两岸文化活动,提升安康一江两岸城市会客厅文化品位,丰富城市旅游产品文化内涵,构建主客共享的旅游发展格局,我们有效整合文化演出资源,安排落实了一江两岸演出任务。
一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,择优确定文艺院团以及有演出资质的班社,在中心城区“一江两岸”开展戏曲公益惠民演出(八岔、大筒子、弦子戏)和汉调二黄惠民演出;加大汉江大剧院精典剧目和本土文旅剧目常态化的演出,以重大节庆及周末为时间节点。
二是统筹区域文化资源,壮大文艺演出队伍,激发文化市场活力。统筹中心城区区域内文化企事业单位、专业院团、民营院团、民间班社、社团组织等,整合人力资源,不断壮大文艺演出队伍,保障演出人才供给需求,按照演出需求,分配演出场次。
三是精心策划演出形式,吸引游客驻足停留,参与体验民俗风情。精心策划游客能够参与其中的巡游式、沉浸式、体验式、自主展示式等形式的演出,让游客反客为主,沉浸在主客共享的文化娱乐氛围中。
四是挖掘安康地域文化,创作安康文化精品,形成安康文化特色。深入挖掘汉调二黄、紫阳民歌、旬阳民歌、平利弦子腔等优秀艺术素材,结合我市地方戏曲、民歌剧目,创作一批符合夜间经济需求、别具地域特色、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旅复合演出产品。
专此复函。
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
联系单位及电话: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0915-3358117